北京时间3月10日晚,2024年短道速滑世锦赛在荷兰鹿特丹迎来第三个比赛日的争夺,在备受瞩目的混合2000米接力决赛中,由李文龙、林孝埈、张楚桐和王晔组成的中国队以2分37秒348的成绩力压韩国队和加拿大队,成功摘得金牌,这是中国队在本届世锦赛上获得的首枚金牌,也是继上届世锦赛后,中国队在该项目上实现卫冕。
比赛伊始,中国队派出了李文龙作为第一棒,发令枪响后,李文龙迅速抢占内道,以稳健的滑行保持在前三位置,第二棒林孝埈接棒后展现出强大的爆发力,在弯道处完成对韩国选手的超越,帮助中国队升至第二位,随后的比赛中,张楚桐和王晔发挥出色,牢牢守住领先优势,最后一圈,王晔顶住韩国名将金雅朗的猛烈追击,以0.23秒的优势率先冲过终点线,为中国队锁定胜局。
赛后,中国队主教练张晶表示:“今天的胜利是团队协作的结果,队员们严格执行了赛前制定的战术,尤其在交接棒环节做得非常完美。”她还特别称赞了王晔在最后一棒的稳定表现:“王晔在压力下展现了极强的心理素质,这枚金牌是对她努力的最好回报。”
本届世锦赛的混合接力项目竞争异常激烈,韩国队派出由黄大宪、金雅朗领衔的最强阵容,加拿大队则由世界杯分站赛冠军史蒂文·杜博伊斯坐镇,半决赛中,中国队与荷兰、意大利同组,以小组第二身份惊险晋级,决赛中,中国队调整战术,将林孝埈安排在第二棒的关键位置,这一变阵成为制胜关键。
短道速滑混合接力是北京冬奥会新增项目,中国队曾在2022年主场作战时获得银牌,近年来,随着林孝埈等归化选手的加入,中国队在接力项目上的竞争力显著提升,本次夺冠后,中国队在该项目的世界排名升至第一位,为即将到来的米兰冬奥会积累了宝贵信心。
男子500米比赛中,中国选手刘少昂以40秒512的成绩获得铜牌,冠军被加拿大选手乔丹·皮埃尔-吉尔斯摘得,女子1000米半决赛中,中国小将公俐以1分28秒367刷新个人最好成绩,但因对手犯规未被认定,遗憾无缘决赛,韩国名将崔敏静以1分27秒893的成绩夺冠,实现该项目三连冠。
本届世锦赛的冰面条件备受关注,鹿特丹体育馆采用新型制冷系统,冰面硬度达到国际滑联规定的最高标准,国际滑联技术代表马克·范登伯格表示:“这是短道速滑历史上最完美的冰面之一,运动员的极限速度比往届提升了约1.5%。”这一变化使得多国选手在500米项目中刷新个人最佳,但同时也增加了弯道控制的难度。
中国短道队在本届赛事中展现出“老将稳健、新人辈出”的特点,27岁的林孝埈在接力赛中完成3次关键超越,19岁的王晔则成为首位“00后”世锦赛金牌得主,队医组透露,为应对密集赛程,团队采用了高压氧舱恢复等科技手段,确保运动员在决赛日保持最佳状态。
短道速滑作为冬奥会的王牌项目,其偶然性和观赏性一直备受观众喜爱,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观赛后表示:“短道速滑展现了速度与策略的完美结合,中国队今天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。”赛事转播数据显示,本场接力决赛在全球范围内吸引超过6000万观众收看,其中韩国地区的收视率创下近五年新高。
随着混合接力金牌的入账,中国短道队将在接下来两日向男子5000米接力和女子3000米接力发起冲击,教练组表示,队伍已做好应对“韩加联军”挑战的准备,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中国队参赛服胸前的“中国”二字采用新型反光材料制作,在电视转播中呈现出独特的动态效果,成为社交媒体热议话题。
荷兰当地冰迷对中国队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,现场观赛的退役名将奈杰尔·琼斯表示:“中国选手的弯道技术堪称教科书级别,特别是最后一棒的线路选择展现了顶级智慧。”赛事组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,中国选手在本届比赛中的平均弯道速度达到45.2公里/小时,位列所有参赛队之首。
这场胜利对中国短道速滑具有特殊意义,自2018年平昌冬奥会遭遇低谷后,中国队通过改革选拔机制、引入科学训练等方式逐步重返巅峰,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倪会忠指出:“今天的成绩证明我B体育 (中国)官方网站 - B体育引领全球体育娱乐新潮流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,但更要保持清醒,世界短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。”
本届世锦赛还剩两个比赛日,各国选手将在男女个人全能和团体项目中展开最后角逐,中国队在奖牌榜上暂列第三位,落后于韩国和加拿大,随着米兰冬奥周期进入关键阶段,这场鹿特丹之战或将成为改写世界短道格局的重要转折点。
发布评论